2020-07-3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國祥
今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指出:“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秋糧要爭取有好的收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在黨中央關心關懷下,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積極作用下,各地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努力確保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
充裕的糧食供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壓艙石作用。近5年,我國每年糧食總產量都超過1.3萬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接近500公斤,明顯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目前,我國庫存的糧食可供全國居民口糧消費一年以上。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我國居民糧食消費價格僅上漲1%。我國糧食價格穩定,充分證明我國糧食供應足以應對各種情形下的市場波動。
對于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國內糧食生產能力是糧食安全最根本的保障。自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連續多年增產或豐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和國家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連續多年增產或豐收,農業科技創新貢獻巨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就是要進一步發揮科技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注重提高糧食品質,保護好利用好耕地資源,實現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既保障當代又保障未來中國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這指明了增強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正確方向。近年來,一些地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向外轉移,引起一些人對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擔憂。事實上,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正在不斷涌現,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小麥等糧食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業生產正在逐漸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方式。繼續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農業機械化升級普及工作,將不斷提高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和糧食安全水平。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國糧食生產遇到一些困難。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強調,各地要抓緊組織好種子、化肥、飼料等農資供應,落實好春管春種措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各地很快調整完善方案,確保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加強田間管理。今年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創歷史新高。目前,我國已成功防治草地貪夜蛾,阻擊沙漠蝗蟲的侵擾,正在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應看到,多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抗災抗風險能力,今年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在田作物長勢良好,秋糧生產有很大可能再獲豐收,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礎。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學習強國